Write For Us

Beautiful Chinese Dance【1】Spring Outing Dance

E-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
1,100 Views
Published
Performed By Beijing Dance Academy.
Chinese Traditional Han Dance.《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一行踏青的少女,翠裙摇曳,婀娜身姿,联袂歌舞,嬉戏而行,溶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里。两脚踏地出 声做为节奏,边歌边舞,是中国古代很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有、宫廷也有。汉族地区已经失传,边疆兄弟民族至今仍有踏歌形式地舞蹈,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的《踏歌》是取魏、晋以及南朝的文化风韵和古江汉秦淮地域特色参考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编创的。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

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踱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仿若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翠袖尔来尔往。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尽显少女之婀娜。松膝、倾胯的体态必然会使重心下降,加之顺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个躯干呈现出亲地的势态来。这是剖析后的结论,但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汉魏之风浓郁的《踏歌》从舞台构图上尽显诗化的一面。如12位女子举袖搭肩斜排踏舞的场面,正是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更为诗意的还在于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的情思,词曰: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踏歌》词)。在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不就是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吗?情,息息相通;诗,朗朗上口。

《踏歌》所呈现给我们的史学和美学价值远远超乎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它将会在中国古典舞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可能预示着另一种古典舞学派的诞生。

【所着汉服款式为'杂裾',敦煌壁画飞天仙女多为这款】
Category
Classical
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comment